浦项控股集团2025年三季度经营业绩
2025年三季度,浦项控股集团销售额为17261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6390亿韩元,净利润为3870亿韩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经营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依托钢铁业务的业绩回升,浦项控股集团营业利润较上一季度增加约320亿韩元,净利润增加3030亿韩元,实现营业利润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
浦项控股集团钢铁业务自2024年四季度触底后,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已连续三个季度呈现正增长的态势。2025年三季度,虽因钢铁产品售价下跌,集团销售额较二季度略有减少,但凭借产能利用率回升以及持续提升成本竞争力,营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浦项Future M公司与浦项国际公司凭借能源板块业绩改善实现营业利润增长,而浦项E·C公司则因计入安全相关费用及海外项目准备金,盈利能力有所恶化。可充电电池材料业务方面,受益于正极材料销量增加以及锂价上涨带来的存货评估损失转回等因素,三季度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其中,浦项Future M公司三季度销售额较二季度增加2140亿韩元,达到8750亿韩元;营业利润较二季度增加660亿韩元,达到670亿韩元,成功实现业绩改善。其营业利润率也升至7.6%,较二季度提升7.5个百分点,实现超预期盈利。这一成果得益于正极材料销量增加、产能利用率提升以及存货评估转回等因素。基础设施业务领域,受益于夏季电力需求增长带动的发电业务收益向好,以及澳大利亚Senex天然气田销量增加,主营能源业务及钢铁和材料贸易的浦项国际公司2025年三季度销售额较二季度增加1040亿韩元,达到8248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3160亿韩元,较二季度增加20亿韩元。其中,能源板块销售额达12260亿韩元,较二季度激增3050亿韩元,成为拉动销售额增长的核心动力。特别是夏季电力需求增加带动发电业务收益向好,叠加Senex气田销量上升,推动营业利润增加480亿韩元。不过,受销售疲软及海外钢铁贸易环境变化等影响,钢铁及生物材料(原料/粮食/工业材料)整合板块业绩承压,销售额较二季度减少2010亿韩元,降至70220亿韩元;营业利润较到季度减少460亿韩元,仅为1190亿韩元。最后,浦项E·C公司则因新安山船事故损失预估金额计入业绩,且为开展安全检查暂停韩国国内全部103个施工现场的作业,导致营业利润下滑。
尽管全球钢材市场低迷,但韩国国内业务板块实现了稳健的营业利润增长,海外业务板块则因部分子公司业绩恶化,在维持盈利能力方面面临困难。海外钢铁业务板块受全球钢材需求低迷及关税上调影响,整体营业利润要么下降,要么仅维持原有水平。其中,印尼喀拉喀托钢铁公司和越南长材生产企业浦项SS VINA公司,尽管受当地市场低迷影响产品售价下跌,但通过改善运营业绩与削减成本,仍保持盈利,其中,印尼喀拉喀托钢铁公司销售额为6740亿韩元,营业利润达到310亿韩元,浦项SS VINA公司销售额为940亿韩元,营业利润达到20亿韩元。目前,正推进出售谈判的中国不锈钢生产企业浦项张家港不锈钢公司(PZSS),三季度销售额为6070亿韩元,较二季度减少220亿韩元,但凭借成本削减努力,亏损额有所减少。在被视为未来极具增长潜力的印度市场,浦项-马哈拉施特拉公司因三季度发生大规模设备维修,销售额为4860亿韩元,营业利润降至180亿韩元。
浦项钢铁公司2025年三季度产销情况
2025年三季度,浦项钢铁公司营业收入为87970亿韩元,营业利润为5850亿韩元,营业利润率升至6.6%,盈利能力正持续增强。碳钢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从二季度的93.6万韩元/吨微降至三季度的91.1万韩元/吨;主要原料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从二季度的100点(碳钢成本指数化)降至三季度的93点,故而成本负担有所减轻。与此同时,粗钢产量和成品材产量分别较二季度增加41.7万吨和11.2万吨,带动均摊到每吨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下降,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盈利增长。2025年三季度,浦项钢铁公司产能利用率上升3.2个百分点,达到87.6%,尽管产销量小幅增长,但低碳排放钢材、Hyper NO、高附加值特殊钢等“Premium Plus”高收益产品的销售占比降至25.6%。
经营发展规划
当前,浦项控股集团将通过推进集团安全管理革新,打造“安全工作场所”,力争成为引领韩国产业安全的代表性企业。为实现安全工作场所目标,将通过落实员工停工权、引入安全举报制度,积极采纳相关安全建议;同时,扩大运营针对外籍员工、高龄员工等安全弱势群体的定制化教育及制度(专职员工认证制)。此外,浦项控股集团还计划推进安全组织优化及安全预算高效运营革新,每半年公开一次安全成果;为防止风险外包,将率先引入分包商运营模式,并确立公平交易惯例。
浦项控股通过简化行政工作与制度,强化以现场为中心的安全活动;通过运营安全学院,扩大对关联公司的教育;借助推广普及AI监控摄像头、叉车监控等AI安全技术,对现场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管理。
为统筹推进上述方向,浦项控股集团已于2024年7月成立由CEO直接管辖的集团安全特别工作组(TF),并制定集团综合对策总体规划(Master Plan)。与此同时,浦项控股集团对所有业务场所开展安全诊断,发掘出1957项可整改项目;通过与SGS、DSS等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强化客观诊断;以13项核心课题为基础,制定集团事故预防综合对策,并重点推广普及“安全平台搭建”与“AI安全技术”。此外,今年9月,浦项控股集团为强化社会责任,成立安全专业企业——浦项安全解决方案公司,将为自营公司、关联企业及中小企业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并计划通过设立基金会,推进受灾员工家属快速帮扶等工作。另一方面,浦项控股集团三季度累计工伤事故率(LTIFR)为0.73,仅略高于全球钢铁行业平均水平(0.67)。同时,事故发生率为0.11%,低于韩国整体平均水平(0.67%)。但考虑到今年重大事故伤亡人数已达6人,浦项控股集团表示将进一步全力打造安全工作场所。
目前,浦项控股集团持续推进业务组合结构调整,已完成63项,完成进度达50%,并创效1.4万亿韩元。其中,2025年三季度成功完成7项重组,创效4000亿韩元。钢铁部门通过出售P-CDPC(中国成都加工中心)1号工厂获得513亿韩元,浦项控股集团及其他部门则通过部分出售日本制铁公司股份及投资性股票筹集2464亿韩元。在可充电电池材料领域,通过清算浦项CNGR Nickel Solution公司业务及回收剩余资产,获得431亿韩元现金;在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出售苏州浦项科技有限公司(POSCO-CORE)、清算俄罗斯浦项国际公司西萨哈林子公司、出售乌兹别克斯坦棉纺企业费尔干纳工厂、出售韩国忠州P-E·C技术研究所等举措共筹得537亿韩元。下一步,浦项控股集团计划在2005年四季度至2027年期间通过追加实施63项重组措施,额外筹集12000亿韩元。
相关资讯
浦项钢铁公司在迎日湾启动制氧工厂
近期,浦项钢铁公司位于迎日湾4产业园区的可充电电池专业园区内的制氧工厂竣工并投入商业生产。这是浦项钢铁首次在钢铁厂外投资并完成工业气体生产设施建设,标志着其正式进军工业气体市场。
浦项钢铁投资约1000亿韩元,在约16529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设了空气分离装置和储存设施(液态气体2000吨)等。该设施每小时可生产1.5万标准立方米的氧气,并通过管道供应给可充电电池专业园区内的入驻企业。此举将有助于稳定可充电电池、半导体、造船等前沿产业的工业气体供应,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自2021年设立工业气体业务室以来,浦项钢铁于2023年将其扩编为工业气体业务部,不断强化业务专业性。此次迎日湾制氧工厂的竣工被认为是过去投资、技术实力和合作企业信任的成果。
浦项钢铁计划未来向钢铁、可充电电池、半导体、造船、化工、汽车等多个产业稳定供应工业气体。此次迎日湾制氧工厂的竣工有望成为该公司新增业务扩张、地区经济激活以及在工业气体市场中强化地位的重要转折点。



